國內的自動販賣機怎樣才能火起來?
時間: 2021-06-02
瀏覽次數:
雖然無論是從普及率、歷史還是商品種類、服務功能,中國的自動販賣機遠遠達不到日本這樣的販賣機大國的水平。但新的技術與支付方式確實在不斷推動著中國的自動販賣機行業向前
雖然無論是從普及率、歷史還是商品種類、服務功能,中國的自動販賣機遠遠達不到日本這樣的販賣機大國的水平。但新的技術與支付方式確實在不斷推動著中國的自動販賣機行業向前進。如何引爆這個行業,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還需要思考。
自動販賣機行業主要由終端制造商、運營商、上游供應商組成。日本的很多自動販賣機實際是由上游供應商打理比如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大公司。而在中國,除了像農夫山泉、可口可樂這樣的上游供應商外,大多數想要分國內自動售貨機這杯羹的企業都是從終端制造商購買現成的自動售貨機設備,自己來做運營商。
比如我們前文提到,日本富士電機集團就是一個典型的終端制造商。對于企業來說,這些終端制造商掌握著他們的命運,畢竟售貨機的型號、便利程度決定了能不能讓消費者持續使用,機器的費用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成本。
國內一家致力于智能售貨機的研發、系統集成以及運營服務的年輕初創公司樂捷二十四的負責人李冠群向36氪介紹,自動售貨機的重資產屬性,中小型及個人運營商無法實現機器的技術改造和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所以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型號、各種功能的自動售貨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和市場的發展。
國內廠商的自動售貨機質量一般,會出現吞幣等情況。國外廠商的自動售貨機的設計可能不太適合國內千奇百怪的瓶子設計,比如芬達的瓶身凹凸不平,如果卡住了或放不進去,那就尷尬了。在購買機器這方面,根據業內人士的說法,一臺機器買來之后至少3年才能盈利,這個行業很怪,做幾十臺一百臺很賺錢,做到五百臺以上就不賺錢了。中國售貨機市場的首個開拓者南開戈德就是死于規模。
包括友寶與樂捷二十四在內的一些創業公司們已經意識到單單做運營商,在這個行業的話語權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盈利被上下游企業削減了不少。開發智能軟件、委托制造商制造出他們品牌專屬的自動販賣機是這些企業的新模式。友寶開始根據自己的需求定制自動販賣機,并嵌入他們的智能軟件,他們做出的帶顯示屏的售貨機,為他們帶來了超過兩億元的額外廣告收入。不僅可以將自給自足,同時也可以將販賣機賣出去。
樂捷二十四則是依托自主研發的樂捷SV智能管理系統,定制自己品牌的智能自動販賣機,實現零售終端運行狀態、銷售、庫存的實時監控,做到了精確化管理,減少了人工工作量,通過后臺即可得知機器是否存在缺貨、缺幣等異常情況。機器也可以獲取銷售數據,并將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更好的了解消費者的習慣。
同時樂捷也正在研發基于AI技術的新一代互動式終端,將人臉識別、人機互動引入終端,讓機器活起來。李冠群認為,面對中國不斷上漲的地價和人力成本,如何更好的借助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以優化運營、節省物流和人力成本、利用自己品牌的自動販賣機開發增值業務,將成為想要在自動售貨機行業大展拳腳企業的重中之重。
凱度零售咨詢發現,在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時,消費者對自動售貨機需求將迎來爆發,目前2015年中國人均GDP已突破8千美元大關,離1萬美元并不遙遠了。對于做自動販賣機的企業來說開發先進的技術,并創造出品牌專屬自動售貨機是個新方向,畢竟加在供應商中間不是什么舒服的事兒,而且還可以利用自己品牌的自動售貨機來做些增值業務。除了在商業模式上可以改進外,在品類方面也可以學習日本,拓寬品類,不僅限于食品飲料。
自動售貨機在未來絕對是比好生意,但千萬別玩砸了。